跨越山海!82岁马来西亚侨胞在潮州寻根成功
9月20日,潮州古城,82岁的马来西亚侨胞陈伟健双手微微颤抖,紧紧握住对面年轻后生的双手。这一次握手,地跨两国,相距约2000公里;这一场寻亲,萦绕半世纪,跨越三代。“我们终于见到故乡的亲人了!”陈伟健哽咽道。
被陈伟健握住的,正是他素未谋面的堂外甥陈勇强。此刻,这位年轻后生也激动地迎上前,双手回握住舅舅:“阿舅,我可算把您盼来了!”简短的对话,紧握的双手,萦绕这个家族半个多世纪的寻根梦,在这一刻终于得圆。
更让陈勇强惊喜的是,尽管陈伟健在马来西亚出生长大,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潮汕话。正是这熟悉的乡音,瞬间拉近了亲情的距离,也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陈伟健的思绪飘回往昔,缓缓道来:“我父亲1938年从潮州去了马来西亚,两三年后回来接我母亲过去。家里一直和潮州湘桥区北关有通信,父亲总念叨着韩江边玩耍的童年。” 1977年父亲去世后,“回爸爸的老家看看”便成了陈伟健心底最深的执念。
这份执念,如家族信物般代代相传。陈伟健的女儿陈慧霞曾在马来西亚多方走访潮州会馆,为父亲打听潮州亲人线索,却屡屡石沉大海。2018年陈伟健退休后,寻亲愿望愈发迫切。眼见于此,外孙女杨琇文转而将希望寄托于新兴的渠道,毅然接过了“寻亲接力棒”。
“多年以来,我从未停止寻找。”杨琇文回忆,“但网上搜索大多没有回音。”就在她感到前路迷茫时,转机在2025年7月悄然降临。她在小红书偶然看到潮州市侨联的消息,“那一刻心跳加速,感觉找到了希望,觉得侨联应该就是跟华侨有关系的!”
7月16日傍晚,杨琇文试探性地拨通潮州市侨联电话,竟获得暖心回应。在潮州市侨联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联系上潮州市归潮寻亲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卢海淦。一段跨越2000公里的寻亲协作由此展开。
在与卢海淦进行线上沟通后,杨琇文将外公记忆中那些零碎的片段——北关乡柿枞脚一巷9号、堂姐陈金凤、父辈名字等,一一整理拼接。年轻一代的信息整合能力,与本地志愿者深厚的社区资源相结合,迅速凝聚成寻亲的关键力量。
卢海淦通过朋友圈广泛扩散寻亲线索,而湘桥区太平街道开元社区党委书记李莉凭借对辖区情况的深入了解,在接收到信息后迅速行动,精准锁定目标。
奇迹在24小时内发生。7月17日,陈金凤之子陈勇强线上确认亲属关系。“我第一时间打给外公,”杨琇文语音哽咽,“他在电话那端沉默良久,只反复说着‘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经过两个月的期盼与筹备,今年9月,陈伟健一家终于踏上归乡之旅。在潮州人才咖啡,陈勇强向陈伟健介绍:“我母亲陈金凤,您的老堂姐,虽因摔跤卧床无法言语,但知道您来,心里一定欢喜。”
望着两代人紧握的双手,陈慧霞轻声感叹:“如果寻找能再早一些,遗憾一定会少很多。老人家们,真的等不起了。”
这条寻根路,也是无数侨胞的归心路。随着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临近,卢海淦分享新观察:“越来越多侨胞先线上确认亲属关系,计划借潮团年会契机返乡见面。年轻一代正用新媒体平台实现老一辈心愿。”这条由乡音、乡情与新技术铺就的归家路,正为更多游子点亮回家的灯。
文/图/视频:南方+记者叶彤短期免费配资资讯
鼎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